人到老年,身体、心态、观念等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,老年人如何养老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,有人建议老年人“少出门,多宅家”,我的理解是老年人应该多在自己的驻地规律的生活,减少远途奔波,减少外出过夜的次数,这个观点我也支持,那么,为什么都建议老年人“少出门,多宅家”?看完你就明白了。
第一,在家千日好,出门一时难。
老年人出门大多都是为了旅游,看看外面的世界,但旅游多了就会发现,旅游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美好,现实的困难和问题总是接踵而至。
就拿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,我们老两口刚退休时都喜欢自驾游,无论多远都乐此不疲,有使不完的劲,用不完的精气神,如今上了点年纪,开车累,做攻略累,有时还会遇到各种突发事件,让我们应接不暇,旅途已经不是一种放松,而是一种压力,随时准备应对未知的困难,这种在路上的日子,真不如家里待着舒心、安逸。
第二,人到老年,要为落叶归根做准备。
生老病死,人之常情,我们中国人讲究落叶归根,人到老年,要为落叶归根做准备了,特别是上了七八十岁的老人,他们大多都不愿出远门,不愿在外过夜,即使是自己最亲的亲人家,他们往往也有顾虑。
我外婆就是很讲究落叶归根的人,她如今83岁了,身体很硬朗,但她知道,指不定什么时候可能就会突然走了,这次过年她来我家看我母亲,下午七八点钟来,晚上十点也坚持回去了,她不想在外面过夜,我们也理解她,也没有过多挽留,知道她的顾虑。
第三,老年人在家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。
以前我也总盼着往外跑,老了才懂,家里的一方小天地,藏着最安稳的岁月,是灵魂栖息地。少出门,多宅家,不是退缩,而是对自己的温柔呵护,也是对平淡生活的深情守护。
我的邻居老李1946年9月24日出生,现在身体健康,我问他,如何保养的身体,他说他每天5点半起身,刷牙,喝白开水,从头到脚做拍打操30至40分钟,再拖地20分钟。7点20分吃早餐,8点左右出去走路2公里左右回家,休息一刻钟再到公园里做66节回春医疗保健操和八段锦一个小时。十点半开始烧饭,烧菜,十一点30左右吃饭。十二点30分开始午睡30分钟左右,再骑自行车20分钟去游泳馆游泳50分钟左右回家休息。吃好夜饭还要出门走路2公里左右,九点开始睡觉。每天的生活都很充实规律。
总之,人到老年,灯红酒绿,已成过眼云烟,老人家能自娱自乐,颐养天年才是最好选择。家是最安全,最放松,最舒服,最自由的地方,外面世界再精彩,和自己生活也没有多少关系。出去,花钱多,风险大,很劳累,易意外!老人也要走走,大自然中呼吸氧气,公园晒晒太阳,充满阳气,饭后走走,濡动胃气…,看天看地,发发呆,远离人不会生气。“少出门,多宅家”也是我的生活指南。